(86) 0574-88222105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钱湖南路8号

新闻动态

国际交流 | 课堂无界:中俄学生共探文学、语言与商业文化之美

来源: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院发布时间:2025-05-09浏览:10

5月8日,俄罗斯访学团一行49人来到我校开展游学交流活动,他们走进真实的中国课堂,与我院学子一同学习、互动,在文化碰撞中增进理解,在知识分享中建立友谊。


诗意共鸣·心灵共振

在浪漫主义中找寻自然之美

在跨文化中体验心灵之契



在《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课堂上,张辉老师带领中俄两国学生共同探讨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独特魅力。课堂教学主要围绕威廉·华兹华斯的经典诗作《我好似一片孤独的流云》,逐层分析“与自然共舞”“真实情感自然流露”“追寻内心的宁静与和谐“等主题,感受十八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座的中俄学子被诗中意象深深吸引,纷纷畅所欲言,从语言表达、情感共鸣到文化解读,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视角交汇,让课堂充满了思想的火花,也让彼此的理解在对话中悄然生长。


图腾异义·思想交融

同话“龙”之象征

感悟文化多元与理解之力



在徐长生老师的语言课堂上,“龙”这一文化意象成为了激发思考的导火索。“在你们眼中,龙意味着什么?”面对这个问题,俄罗斯同学给出的答案是“危险”“强大但不祥”,而中国同学则认为龙是吉祥、正义和荣耀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东西方文化对同一符号的不同诠释引发了全班热烈的讨论,课堂氛围轻松又充满张力。


学生们积极发言、互相提问,在文化差异中体会包容,在观点碰撞中学会尊重。这不仅是一堂语言课,更是一场跨文化的心灵交流,一次理解多元、拓展视野的生动实践。


汉字有灵·文明有温

从“宁波”解字中品悟哲思

于古今文脉中交融情感


在另一堂别具匠心的汉字文化课上,课堂以“宁波”二字为文化密钥,陈文安老师通过解构“寧”字的四重意象,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汉字所承载的哲学智慧,并借助仓颉“天雨粟,鬼夜哭”的传说,引导留学生感受中华文明对文字力量的浪漫诠释。


随后,学生展示环节精彩纷呈:周庆琳同学与朱逸萌同学将天一阁的古籍典藏与宁波舟山港的智能码头巧妙结合,勾勒出宁波“文脉绵长、海纳百川”的城市品格;蔡万杨同学设计了活字印刷互动体验,让留学生们在墨香中亲手拓印《春晓》诗句,并收获印有“如意”字样的挂件,将东方祝福凝于方寸之间; 蔺偌寒同学通过沉浸式叙事再现东汉女史班昭续写《汉书》的壮举,在讲到她打破礼教桎梏、开馆授学的瞬间,俄罗斯学生报以热烈掌声。


“当象形文字化作可触碰的文化基因,文明对话便有了温度。”陈老师的总结让课堂余韵悠长。俄罗斯学生表示,他们在这堂课中深刻感受到汉字的独特魅力和中国文化的深邃厚重,从语言、历史到民俗,每一次体验都让他们更加理解中国,也更加珍视与中国朋友建立的友谊。


商道互鉴·实操互通

探跨境电商之奥

启国际视野之窗


在《跨境电商实务操作》课堂上,高雅娟老师带领同学们深入学习跨境电商平台的退货操作规则,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中外退货政策的差异。俄罗斯留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本国消费者在退货时的常见原因及商品类型,引发了关于跨境退货难点的热烈讨论。


高老师设计的情景模拟与小组任务不仅帮助同学们掌握了实际操作技巧,也让大家在轻松氛围中体验到了国际商务文化的多元与实用。


思辨无界·友谊无疆

对话“有限与无限”

共探工业发展与社会未来



在《高级英语(二)》的课堂上,俄罗斯学生与中国学生共同围绕课文主题“limited vs limitless”展开深入探讨。李桂荣老师围绕工业化带来的经济繁荣与科技进步,以及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社会不平等话题组织大家进行辩论。一方强调工业化提升了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另一方则提出资源消耗与生态破坏带来的挑战。双方思辨交锋、互相启发,并结合中俄两国的现实情况进行了有益的比较与反思。


大家课后纷纷表示,这样的跨文化学习交流不仅拓宽了彼此的国际视野,也促进了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友谊。通过这次特别的交流机会,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语言技能的掌握,更是打开通往世界不同文化的大门。


这场跨越国界的学习之旅,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共鸣与文化的交融。中俄学生在同一个课堂中探讨文学之美、语言之妙、科技之智与文化之魂,从差异中理解彼此,从交流中共同成长。正如一次次眼神的交汇与掌声的回应所传递的——文化没有高低,交流不分你我。教育的意义,不止于课堂内的知识积累,更在于激发理解多元、连接世界的能力与情怀。


浙江万里学院始终秉持“开放办学、国际融合”的教育理念,积极搭建中外学生交流平台,推动全球视野下的人才培养。未来,这样的跨文化交流将不断延续,在更多课堂与心灵间绽放理解与友谊的光芒,助力万里青年成长为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世界公民。